大云南谈茶暗战旧章
老班长,看到这个词,我第一反应就是,恶,绝对的恶!看到老班章,那是血淋淋的,那是无数的谎言和挣扎。所以,聪明人,闻到老班章的味道,就远离。在版纳,听到“老班章”这几个字,孩子们晚上不敢哭,因为这预示着大生意来了。困扰老班章的问题不外乎几点:

第一,是真是假,纯不纯?
二、产量多少?
第三,怎么才能收到纯料的老章?
先说一个说法,XXX的说法,关于老班张春茶普洱茶砖总产量的增加:
该描述是对某公司增加级封总产量的描述。从这么有争议的话题说起,需要注意的是,从头到尾,都没有提到是用100%古树茶还是大树茶做的。所以这种经得起检验的说法是100%正确的,并没有说明用的春茶都是今年的茶。如果要打官司,不能证明别人骗了你。所以,我们最好还是回到源头,看一些数据,这些数据不是我做的,但我觉得大体上都是可靠的。
我们来看看老班章的概述。老丈古茶园4490亩,百年以上古茶树78555株(其中800年以上9412株,500年以上27664株,200年以上33810株,100年以上7669株)。这些数据可能存在误差,但我们会在后续的推测中考虑误差因素,大约78555棵树。一棵树产1kg(实际上不可能),大约80吨。按照实际可开采量,部分茶树通常难以进入,实际峰值产量为四分之三,也就是60吨。从老班长村的资料上听说是40吨。我好心多数点。
回到春茶,有多少?我们按30%算春茶,也就是18吨。这个数字说明越少越好。关于产量,大致是这样的。先说第二个问题。什么是真正纯粹的老章?
这是很悲剧的,因为我至少尝过7-8种纯老套的章法。这7-8种味道完全不同,可以区分。说了没人相信的话,还是能从数字中看出一些端倪。百年以上古茶树78555株(其中800年以上9412株,500年以上27664株,500年以上27664株)
好了,我们来看看大家对老章的认知,或者说你们印象中的老章。老章的茶质重,味浓而苦,但很快回甘。这种茶醇厚浓郁,有一种独特的香气。茶友总结的班章茶的特点如下:
外观:条索粗大,光亮有光泽,芽叶深绿色,有光泽,除芽头为亮白色。
汤色:不同年份有不同变化。新茶汤的颜色清澈明亮,在存放过程中逐渐变化。存放三年的老班长茶汤,色泽黄亮,油润。而且茶汤又浓又稠。
香气:香气下沉,暗香气突出,鲜茶的明香气更明显。1-4岁的香型一般是花蜜香,兰花香明显,香味留在杯底。
口感:茶香浓郁,口感饱满,分布均匀,生津快,回甜久,浓稠,入口能明显感受到茶的力度和劲道。苦味和谐,融化很快。它只停留在口腔的上颚,到达舌根和咽喉时,已经明显转化为甜味。
叶底:叶子比较细长,有的呈椭圆形;叶子柔韧厚实;颜色均匀,叶子上的毛很明显。
有人总结了一下,很好的一个,但是如果按图走,就惨了。老班章现存的茶树有20多种,有苦茶、甜茶、野生茶、栽培茶、良种。其实实际体验一个星期,你会发现老班章古树茶不全是霸气茶,也不全是大芽茶。
其实老班章茶区的茶叶品种多样,有细芽、粗芽、黑芽,以细芽古树茶最为霸气。想要老茶外观漂亮,茶性协调性好,在采购原料(鲜叶或生茶)时,宜选用10%-30%的细芽茶,50%-90%的粗芽茶。
从口味上看,老班茶有苦茶(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霸气茶)、甜茶(树龄不太长的茶)、涩茶(多生长在阳光很少的山谷里)。三种茶味也和茶树本身的品种有关。甜茶是后来种的。我同样荣幸地在2008年喝了他们最古老的茶树上的茶。那茶没有任何苦味,是纯甜的。有人说大芽金头霸气茶是老班章,这是对老班章茶的片面理解。
2008年云南的茶叶中,专门挑选了这种茶叶,做了饼,因为这符合大多数人认为的老班章。然后有人说不够有攻击性。2009年,他们选择了所谓的霸气茶,也就是所谓的苦茶来制作。然后其实还有纯苦茶可以选择,当然还有涩茶来制作。大家在谈论老班章每年的均价时,其实忽略了一个事实,那就是涩茶的售价并不高。
然后从工艺上来看,老班章有个所谓的特殊工艺,吹的很奇妙。其实在我看来就是一个缺陷,有火或者糊的味道。因为每家每户的茶农基本都是用平炉铁锅杀青,(而不是斜炉铁锅杀青),比较费力,导致有些人没有把锅底刷干净,结果生茶出现糊,使得茶叶有瑕疵。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,只是一种习惯,却有人坚持把它粉饰成一门独特的手艺。这样的工艺和另一个茶里面的一样,完全一样的工艺。呵呵,先在这里休息一下,等会再讲收料和XXX的故事。
众所周知,XXX在2008年签约了老班章。当时管理非常严格,不能带任何茶叶,尤其是特定茶树或茶园的茶叶。当时可行的办法是白天准备好,晚上骑车带出去,每次带几公斤,骑摩托车。要知道,当时是普洱茶的低谷期,XXX投入的钱可以称得上是一笔巨款,但如果你开出一个均价,你也不能保证是老班章还是你根本没有机会选择的茶叶。所以2008年对于自己收集老班章来说是非常艰难的一年。
XXX花了很大的精力去拦截,但是2009年改了。XXX无力向老班长村支付现金,导致基本放任不管。今年大部分茶叶都是茶农自己卖的,自己在家炒茶。2009年下半年,XXX成立了自己的初加工所,收集村民的鲜叶炒茶,自己制作。
2010年春天,管控再次收紧,直到2010年3月30日左右,XXX又开始写白条,村民对外大量卖茶。茶商闻风而动,4月1日后价格大涨。当然,全村也有一部分家庭从未和XXX签约。2008年有10多个,2010年有几个。一般这些家庭都有人才,和外面的茶商合作紧密,根本不担心销量。而且,XXX的定价也有问题。2008年所有储备的春茶、夏茶、秋茶都是400-450斤收购,夏茶根本不出这个价。慢慢的大家都学会了乖,春茶越少越好。
张村门口有个卖老班原料的地方。去过老班张村的人都熟悉。x在这里卖原料,然后通过发流转单出村。不过我不确定这里的产品是否纯正,还是直接联系茶农吧。如果你在这里买过,如果你看叶底,你会发现我前半段讲的叶底比较杂。最好在某家店买纯的。茶商村民和x之间有暗战。
就像X的签约说明的,我家卖的是正品,但是谁来监管X呢?一个产品合格证只能说明符合普洱茶规格,并不能证明产品百分之百是纯老的。2008年和2009年的差距,包括2010年的差距,一直为人诟病。对比2008、2009、2010年的产量,XXX,需要说明一下。为什么产量大增?理论上来说,既然是全包,产量的差别应该不会那么大。茶农为什么愿意卖给别人?一是他们不写借条,二是价格高。有了这两个因素,只有一个办法,XXX垄断,让大家出不起价,用经济手段击倒竞争的茶商。
接下来,我们来解释下一个问题,树的年龄。事实上,老班长的寨子只有500年左右的历史。为什么有几千棵古树?问老班章的人对这个问题比较了解。老班长是布朗族,老班长是哈尼族(彝族)。布朗族走到哪里都种茶树,老班长的哈尼族同胞也很熟悉这个问题。
以前,老班张的人为了感谢布朗族同胞,每次宰牛都要给布朗族同胞送牛肉。如今,在老班章古茶园的深处,有两块非常值得纪念的石头,哈尼方言称之为Hanu Wuque(意为尖头石)。每年,布朗的同胞都会定期徒步游览此地。Hanu Wuque是他们的圣石。
最后,让我们回到地图上。
张村委的另一个寨子,棒盆老寨,号称家旅,随意冒充老张板的必备茶叶。都说作弊10分10分是允许的,我就简单说一句,这年头,作弊是个技术活,不容易。被骗的永远是水平低的人。让我们记住一句话:班盆的中间叶和小叶子比较多,相对来说叶子不够大。所有这些,我们都会在明年或者适当的时候,挑样本给大家研究。毕竟,眼见为实。听久了不如喝一壶!今年到此为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