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洱茶生津与回甘:专家讲堂揭秘口感奥秘
在中国茶文化中,普洱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内涵,吸引了无数茶友的关注。无论是初涉茶道的“新手小白”,还是对茶艺颇有研究的“老茶友”,普洱茶总能在不同阶段引发各种疑问。为了帮助茶友们解答这些疑惑,中国普洱茶网联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、太璞品牌、云南省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、云南省茶叶电子商务协会,每周五推出《关于茶叶的十万个为什么》专家讲堂,邀请专家学者亲自解答,传递科学客观的普洱茶知识。

本期讲堂,我们将聚焦普洱茶的口感特点,探讨一个常被提及但理解存在差异的话题:普洱茶的生津与回甘。
生津与回甘,两种不同的口感体验
在描述普洱茶口感时,“回甘生津”是常见的说法。实际上,回甘与生津是品饮普洱茶后产生的两种独立的感觉,并非总是同时出现。
回甘:苦尽甘来的美妙体验
回甘,指的是普洱茶汤咽下后,口腔中产生的“甜”的感觉。这种“甜”与茶汤入口时的甜感不同,它是在茶汤的苦感褪去后,逐渐感受到的甘甜。我们对回甘的感知需要一定的时间,不像苦味那样立即就能感觉到。
生津:口腔分泌唾液的自然反应
生津,即口腔中分泌唾液时的感觉。生津不仅可以解渴舒顺,还能滋润口腔,带来舒适感。在中国传统养生观念中,唾液被誉为“延寿浆”,具有极高的价值。品茶时,生津是茶汤中的“物质”刺激唾液腺产生的自然反应。
生津的类型与境界
根据生津部位和感受,生津可以分为四种类型:两颊生津、齿颊生津、舌面生津、舌底鸣泉(舌下生津)。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,而“舌底鸣泉”被认为是生津的最高境界,它不仅带来口腔的滋润,还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层次的舒适和满足。
通过本期专家讲堂,我们希望茶友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普洱茶的生津与回甘,从而在品茗时更好地体验普洱茶的美妙滋味。也欢迎各位茶友积极参与话题讨论,共同探究茶叶的百态之美。